新东方中小学辅导班型丰富,不止大班:分别设有1对1、6人小班、12人班、25人班、50人班、百人大班,全日制(周一至周五)、周末班、住宿班、节假日冲刺等特色班型。价格合理,完善服务:根据课程和班型的不同,价格不等,学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行选择合适的课程。提供试听课服务,不满意可以无条件退班。
1
首先入学测试,初始成绩确认明确定位,了解自身问题,认同提升所需路径及措施。
2
任课教师将制定专属于每一位学员的学习计划,按照计划授课,每次课程后进行及时反馈。
3
任课教师每日都会布置新任务和作业,学员每日有自习老师监督答疑并督促学员完成。
4
统一模考、个性化周测试、对知识及成绩进行逐一分析、对学习结果进行及时的反馈和沟通。
面对孩子的志愿填报,很多家长过于重视,喜欢把自己的梦想和意愿强加给孩子,等到高考录取后,又后悔不已。高考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哪些问题?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同学们搜集整理了错误的志愿填报方式案例,如:过度的名校情结、过多的家长意志、过分的细节关注。
1、过度的名校情结
看到这个小标题,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只有那些高分生家长才会有名校情结,我的孩子成绩平平,哪还敢奢望名校?这里所说的名校,并不单指北大、清华等这些高层次的院校,而是一个相对概念,即相对于考生成绩而言的所谓“好院校”。
其实,每个家长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名校。大家是不是发现了这么一个现象——在高考之前,很少有家长对自己孩子目前的成绩感到满意。
假设有个考生目前能考500分,那么,他的家长天天都在研究录取分在520、530分以上的院校,因为在他眼中,只要是500分能去的院校都“不好”!所以常会对孩子说:“你再加把劲,多考30分,X校X校就够得着了。”对于这些目前只有500分的考生家长们来说,如果真能考到530分那该会有多满足!
那么,现在已经能考530分的考生有没有?大有人在。这些家长们是否会很满足呢?肯定不满足。他们的家长天天都在研究录取分在550、560分以上的院校,因为在他们眼中,只要是530分能去的院校都“不好”!所以同样会对孩子说:“你再加把劲,多考30分,X校X校就够得着了。”
以此类推,无论孩子现在处于什么水平,家长都不满足现状,在高考前都将高于孩子实际水平20、30分寻找目标院校。
在实行知分报志愿的今天,家长虽然已经知晓考生的成绩,对其不再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名校情结”仍然影响着其潜意识。具体表现就是在填报志愿时总想冲“好院校”。在平行志愿结构中,无论可以填多少所院校,都得填“好院校”,根本没有保底院校,或所选保底院校根本保不住底。这是非常危险的,往年那些高分低就的考生问题大多出现在这里。
2016年山西理科考生,为了保护隐私就叫他小李吧。小李父母一心想让孩子去北京发展,除了北京的院校其他都不考虑。小李成绩不错,高考前一直保持在560-580分左右,父母选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北京中医药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几所院校。
结果,小李高考发挥不太好,考了560分。小李父母觉得,既然中国石油大学的门槛线在550-590之间变动,也许今年录取分数会降低,碰碰运气还是能上的,坚持填了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化工大学这几所。不出所料,落榜了,一本填的学校分数都太高,没录上,掉到了二本。小李可以报考的院校还有很多,其中不乏名校,比如在园林行业著名的211院校北京林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就业率一直遥遥领先的首都师范大学,以及行业内实力不凡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大学等。如果小李报的是这些学校,事情不至于这样。
所以建议家长们一定要面对现实,切合实际,理智选校。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结构的批次,一定要选择1—2所能够做到100%保底的院校放到最后,以确保不掉到下个批次。
2、过多的家长意志
由于工作关系,我每年都要接触大量的考生家长,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只从自己的主观意愿出发,不能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在填报志愿时,尤其是选专业时往往会有如下表现:
一是传承自己的梦想。每个家长年轻时都曾有过梦想,但更多的家长却未能实现梦想,因而就将实现梦想的希望寄托于孩子。实际操作中,说是在给孩子报志愿,还不如说是在按照自己的梦想选择院校和专业。#p#副标题#e#
二是效仿他人的成功。家长们普遍存在攀比心理,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拿自己的孩子与朋友、亲友、同事的孩子进行比较。尤其是当他人的孩子有成功的案例时,也会让自己的孩子效仿其走过的道路——报一样的院校、一样的专业。
三是仅凭自己的好恶。对于职业,对于院校和专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这本无可厚非。但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和自己一致,我喜欢什么,你也应该喜欢;我不喜欢什么,你也必须不喜欢。否则就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予以告诫。
四是囿于自己的认知。每个人对社会的认知都有局限,尤其是普通家长对众多的招生专业根本不了解,很多家长却又不能去做深入细致的研究,仅凭自己的社会经验或认知程度就简单的定义哪些专业好、哪些专业不好,并且要求孩子也要按照这个定义去选择专业。
正确的做法是:志愿填报必须从孩子职业规划的角度去思考、去谋划、去操作,必须充分考虑孩子的意愿,对其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进行科学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确定院校及专业范围。
3、过分的细节关注
“细节决定成败”是管理科学中比较著名的观点,填报志愿当然也要注重细节,不能马虎从事,尤其是不能犯常识性错误。但很多家长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往往会过分关注细节,要求近乎完美,反而忽略了对基本报考目标的把握。比如,对院校、专业的排名“名名计较”;对院校、专业的得分“分分计较”。似乎名次高一位、分数多一分就肯定要好多少。又比如,又要院校好,又要专业好,又要院校所在城市好……不仅想兼得鱼和熊掌,连象牙、虎骨也都想要!
有句广告词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填报志愿千万不能按照这个思路考虑问题。建议按照“不求最好,只要算好”的原则去选择院校、专业。这就像到玉米地掰玉米棒一样。假设每人只能掰一棒的话,是不是都得将这块地走一遍,看哪棒最大才去掰啊?完全没必要。你只要设定个标准,多长多粗的棒就认可,看到满足设定标准的掰回来就行了。
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孩子的成绩及意愿,设定个基本目标。只要能满足基本目标的实现,有些限制条件是可以灵活掌握,适当放宽的。千万不要为了追求最好、追求完美,而忽视了对基本目标的把握。而且追求最好、追求完美的考生往往会高报院校及专业,最终很容易成为高分低就的受害者。
错误的志愿填报方式案例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考生和家长们引以为戒,更多教育相关知识,请关注四川网。
新东方优能教育 课程体系
为优秀学员量身打造,以学习重点、难点知识为载体,优能独特的教学法,帮助学员保持并提升学习效率和效果。
针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吸收;覆盖初中、高中的所有科目;适用于学习成绩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员。
针对高中学生学习中某个专项的学习难点进行集中突破。弥补学习中的短板;适合基础薄弱的学员。
适用于各类好学专项课程、全日制课程、假期课程。适用全国各地有上述需求的学员。
适用优秀并有规划地进行学习的学生;覆盖初中、高中的所有科目。
免费体验课开班倒计时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该文章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