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如果王婆不夸自己的瓜好,那会不会有人去买呢?要适时、客观地抬高自己的身价,这样别人就会对你另眼相待;甚至可以将自己抬升到另一个高度,让他人争相与你交好。而今,竞争已日趋白热化,默默无闻只会让自己错失良机,埋没自己的才华,被别人看不起。那么,如何抬高自己的身价呢?
战国时期,商午访问齐国,想在齐国做官,可是他没有名气,怕不能得到齐王的赏识。他对在齐国做官的朋友说:“我想作为齐国的特使访问魏国,如果齐王能给我支持,我可以试着让魏国与齐国结盟。”朋友听完他的话,回答说:“这可不行,你这样说等于贬低了自己,承认自己在魏国不吃香,这样的人齐王又怎会重用呢?”商午着急地问:“那你说我该怎样说呢?”友人帮他出谋划策说:“你不如自信满满地问齐王对魏国有什么期望,然后告诉他你可以倾力满足齐王的要求,这样说齐王必定以为你在魏国是个有影响力的人,自然会厚待你。然后你再去魏国,对魏王说自己能够倾自己全力,满足他对齐国的要求,这样魏王也必定不会小觑你,会重用你。你看,这样做你既可打动齐王,又能打动魏王。”商午采纳了朋友的建议,果然,得到了齐、魏两国的重用。他朋友的计策很是高明:假魏之名抬高商午,进而让他得到齐王看重;然后假齐之名,回访魏国,让魏王也重用了他。
在商品经济社会,人本身也是一种“商品”,并且各有各的价值。年轻人应该懂得自抬身价(当然要适度)然后让人认同你的价值。人有一种奇特的心理,都相信价格昂贵的商品会有高价值所在,而对那些价格低廉的商品的价值心存质疑。对人也是一样,如果你的身价太低,会让别人轻视你;而把身价抬高了,就会引起他人的重视。虽然你的能力没有变化,但是在别人眼里你却变成了了不起的人才。
自抬身价要适度。不能抬得太高,抬得高了,只会摔得很惨,要让自己的身价与自己的才能等值。比如你的薪水是两千,但是你有价值三千的才能,你就可以对外宣称自己的薪水是三千。适度抬高,不能过火,和赞美他人是一样的道理,过火了就会引火上身。
有一位叫金倩的销售员到一家公司的年轻老板那里去做保险推销。她进了办公室,开始赞美这位年轻的老板:“您如此年轻,就做上了老板,真了不起呀!能请教一下,您是从多少岁开始工作吗?”“17岁。”“17岁!天哪,太了不起了!这个年龄很多人还在父母面前撒娇呢,那您什么时候开始当老板呢?”“两年前。”“哇,才做了两年的老板就已经有如此气度,一般人还真培养不出来。对了,你怎么这么早就出来工作了呢?”“因为家里只有我和妹妹,家里穷,为了能让妹妹上学,我就出来干活了。”“你妹妹也很了不起呀,你们都很了不起呀。”…………就这样,金倩的赞美越赞越远,这位老板本来已经打算和她签单了,结果受不了她过度的赞美,也不买了。后来,金倩才知道,那天自己的赞美没完没了,搞得年轻老板不胜其烦,结果丢掉了一份板上钉钉的业绩。
夸自己和夸别人的道理一样,超过了一个“度”,就会变得虚假,让别人觉得虚伪。比如一位职员,一个月只有800元的薪水,但他宣称自己月薪4000,这已经是主管级的薪水了。别人看看他的年龄和能力,一下子就发现他的“身价”是吹出来的。
自抬身价还要看准时机再行动。如果你有事没事就跟人谈你的“身价”,那你只会被看成吹牛的人,没有人会再相信你的话。王杨为了表现自己,不放过任何一个在老板和同事面前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机会。他经常说自己口才好,不然就说自己能力强。有一天,当他又在卖力地为自己“贴金”时,一个同事不耐烦地说:“你那么厉害,怎么不去当老板呢?要是我那么有能耐,我就不会在这当一个小职员了。”王杨一下子语塞,不知该说什么,憋得面红耳赤。
什么时候才是恰当的时机?别人问到的时候,或者当大家议论到你的时候,最好是有人准备“买”你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不用谦虚客气,适度地抬高自己的身价吧,一旦成功了,你的身价就会再度攀升。相反,若你不自爱,妄自菲薄,谁也没有办法。
专项针对定方案
我专项针对定制方案
公众表达恐
惧和害羞者
存在经常性
临时发言者
急需提升口
语表达能力者
想提升思维能力者
想系统学习能力者
演讲思维不够发散者
免费体验课开班倒计时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该文章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