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学校
学员老师同吃同住,师生关系无隔阂的教育氛围,安全透明的科学管理,真正做到无任何打骂体罚教育的国内首家特训学校。1.心理健康目标;2.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目标;3.适应社会自控能力培养目标
收获
入学教育(七天)稳定情绪明确目标理教育(两个月)清扫障碍 磨砺教育(两个月)军事训练矫正不良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一个月)体验生活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 自控教育(一个月)全面提高学生自控能力
当父母发现他们的孩子有逆反心理时,他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对付孩子的叛逆行为,1、情感和相互理解,父母关心,学会了解孩子,青少年叛逆是孩子正常成长和成长的必经阶段,心理共鸣,逐渐了解彼此,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也不会出现逆反的态度...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上网越来越方便,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染上“网瘾”,迷失在网络里无法自拔。近日,教育部办公厅紧急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强调各地要充分认识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并强调重点排查学生沉迷游戏等问题。
琼海13岁女孩爱上网,经常逃学;四年级的小学生有两部手机;中学生网聊到凌晨……调查显示,海南一些中小学生网瘾大。在记者的采访中,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网瘾都表示很头疼。
案例
琼海13岁女生
沉迷网络常逃学
因父母离异,琼海13岁的小菲(化名)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或许是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小菲从小有些叛逆。小菲的姑姑石女士说,升入初中学会上网后,小菲认识了一些网友,便开始逃学,现在基本上处于辍学状态。石女士说,小菲前段时间突然失踪了,家人找了几天都找不到,最后只能报警。所幸,10多天后,小菲又回来了。“她说和同学一起去找网友,差点被骗了,还好遇到好心人,问题孩子学校,才顺利回来。”石女士无奈地说,小菲不喜欢和家人沟通,只喜欢玩手机,喜欢和同学、网友聊天。
四年级小学生有两手机
海南白驹学校一名四年级女生放学后边走路边玩手机,她告诉记者,自己有两部智能手机,一部放家里,一部拿到学校。该女生表示,她喜欢上网,玩抖音、快手,尤其喜欢聊QQ、微信。
诉苦
“凌晨一两点儿子还在网聊”
“孩子网瘾很大,每天功课不好好做,玩手机却很用心。”海口市民陈先生的儿子正在读初一,有几次他发现,都凌晨一两点钟了,儿子还在跟同学聊天。“聊天也没什么实际内容,就是发些表情包,另外他还喜欢用手机打网游。”陈先生显得很无奈。
管不住孩子,家长向老师“告状”
记者调查发现,海口多数中小学校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入校,或只允许携带“老年机”入校。海口一中学陈老师介绍,有些学生因玩手机成瘾,偷偷带手机去学校,家长拿孩子没办法,就偷偷给老师“打小报告”,让老师帮忙管一管孩子。
建议
危害大,必须重视
“中小学生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被不良信息、*游戏等吸引,过分沉迷网络而形成网瘾。”海口一中学心理老师符绵学说,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大,主要表现为:角色错位、人性异化、自我迷失、道德失范、学习成绩下降、健康受到损害等等,对其自身乃至社会危害巨大。因此,必须引起重视。
治网瘾,重在预防
如何应对中小学生网络成瘾?符绵学给出多方面建议。
“首先,防治学生网络成瘾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治’永远是被动的,重在预防。”符绵学建议。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法律来规范网络管理,加强网络信息监控,净化青少年的上网环境,同时引导学生发展网络以外的娱乐活动;另外,家长应该多花些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变化,改进亲子关系互动,让孩子感受到爱,这样孩子有问题时能及时向父母寻求帮助;第三,学校要及时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培养学生正确积极的网络观。“当青少年能够从周边的环境中感受到生活和学习的满足,他们就能够戒掉网络的虚幻,回归现实生活。”符绵学说。
孩子进入青春期,会出现厌学现象,家长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及时寻求帮助当家长发现孩子情绪波动较大,心理状态不是很好时,可以向心理医生求助,寻找正确的调节方式,帮助孩子消除内心的焦虑与紧张,增强心理调节,家长可以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尝试写日记,记录下近期自己心情愉快的事情以及有意义的事情,并且告诉孩子,当心里烦恼时,爸爸妈妈随时都在,可以随时听你倾诉烦心事,多参加实践活动,家长可以在空闲时间带孩子出去跑步,锻炼身体,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从活动上代替心里的焦虑,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免费体验课开班倒计时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该文章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