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本部分内容包括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内容,溶解度曲线综合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也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难点。这类题目涵盖面广,综合性强。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是中考化学的重点,也是学生的失分点,让很多学生头疼不已。不过没关系,相信通过今天小编的讲解,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瞬间会变得很简单。
物质的溶解度
一、定义: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力叫溶解性.溶解性的大小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根据物质在20℃时溶解度的大小不同,把物质的溶解性通常用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等概念粗略地来描述.
二、固体的溶解度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三、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①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温度的高低也是影响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少数物质(如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也有极少数物质(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计算
1、纯净物与含杂质物质的换算关系:
含杂质物质的质量×纯物质质量分数 =纯净物质的质量
纯净物质的质量÷纯物质质量分数=含杂质物质的质量
物质纯度= 纯净物质量/混合物质量×100% = 1—杂质的质量分数
2.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步骤:
(1)将含杂质的物质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
(2)将纯净物质质量代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3)将计算得到的纯净物质量换算成含杂质物质的质量。
五、溶解度曲线
1、定义: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根据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画出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2、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受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任一点表示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③交点:表示几种物质在交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3、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查阅某温度下指定物质的溶解度
②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比较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溶解度大小
④选择适宜方法(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六、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关系式: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100%
七、溶液的配制
1、步骤:①计算 ②称量 ③溶解 ④装配贴签
2、误差分析:⑴ 计算错误⑵天平称量错误⑶量筒量取水错误
八、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
1、关系式的计算
2、溶液的稀释计算
溶液的稀释计算是根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质的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九、混合物的分离
适用范围:固体与液体分离过滤
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混合物的分离:
①、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固体物质)
②、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固体物质
强化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金博教育是专业化的、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机构,致力于为中小学生提高成绩、提升素质、完善人格,成为最专业的中小学生个性化教育机构,在业内创立了极佳的口碑,学校教育必须要注重学习兴趣的激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生活心态,培养学习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品质。目前社会上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培训机构,寻找到一个对孩子来说适合的教育学校,让孩子能在快乐中学习让很多家长陷入了纠结当中,一家好的教育培训学校,必须要能整合高品质的教育资源,通过个性化的辅导计划,让所有的学生都公平的享受优质的教育,从而促进家庭教育专业化,社会教育系统化,辅导教育个性化。
免费体验课开班倒计时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该文章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