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豪教育
专注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教育机构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辅导与温馨的家庭式教育服务
基础知识是很重要的,进入高三后开始对高一和高二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可能很多学生觉得复习的时候可以不用很刻意的去听课,但是这样就是错的了,往往最基础的额东西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的,一般高考是的题目都是源自于 课本的,掌握了基础的知识是可以直接影响到复习的效果的,所以高三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可千万要把握好......
专注于中小学生课外辅导的教育机构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个性化辅导与温馨的家庭式教育服务
英豪一对一,2-5人小班
小学、初中、高中全学段学生
8-18岁孩子提分个性化定制教学服务。
开设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的全部文化课辅导
综合培养学生应对各种基础教育考试、考核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个性能力的全面提高
在此仅介绍一些我自己在高三关于政治学习的想法和做法。若有不当之处,请多多指正。
1.戒骄戒躁,认真上每一节课,做每一道题
一直以来,我非常认可一种说法,即“心态会极大地影响高考成绩,它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不是体现在6月7日、8日那两天,而是在高考复习阶段的复习状态。”从我个人高三的经历体验来说,我认为这个说法值得重视。因为我自己是一个很容易紧张,心态调整能力一般的人,但只要想一想高考前的每一天虽然不是利用得尽善尽美,也都充实尽力,不留遗憾。认真地上了每一节课,认真地完成了每一道题,尽人事听天命,所以也就比旁人多了一份淡定从容,有助于在高考答题时保持沉着冷静,更好地发挥水平。
另外,平日的练习和各种资料切不可随意忽视,了解一些时政资料背景有时会节省做题的时间,加深的理解无形中会提高正确率。
举个例子:今年的政治高考题不是有一道预测趋势并作图的题目吗?读完题目我的第一反应是两个趋势都是上升,一个快一个慢;第二反应是这个材料有点熟,好像在哪里看到过,是在试卷上作为题目的补充背景还是时政资料已经记不清楚,但好像与我先前答题时的答案有不一致之处,怀疑的种子一旦播下,再仔细想想就发现应该有一个赶超的过程,因而两根图线会有交叉点。记忆加推理最后得出了正确的答案。
2.整理归纳知识点
现在讲得比较多的是“能力立意、立足设问”,但是课本内容仍然是重中之重,各个知识点是答题最重要的依据。在这方面,我认为跟随老师的脚步就好。
当然自己也要注意:第一二轮的复习覆盖面要广,除了重点知识要重点掌握之外,要注意抓小细节。对于书本上的各个链接和知识窗提及的内容都要有所了解,厘清不同概念词语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每一课的知识体系(即讲了什么、各内容之间的联系)要清晰地掌握。
第三轮复习时要学会从一个知识点阐发开去,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常识中可以联想财政作用、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想的时候要尽可能多角度),这种思维运用于论述题有助于拟分论点,也有助于简答题的多角度答题。此外,我以前曾整理过哲学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基本上把它们浓缩成三句话的形式作为分析说明题的第一段(形式基本为:大概念原理+小概念原理/两个对象的相互关系+方法论)
3.多反思总结
题目做了很多,那么不妨试一试分类,可以自己尝试分一下简答题设问的方式、不同类型简答题的答题模式、答案的组织方式、分析说明题不同的类型(理由是否支持观点/措施与建议是否一致等)。不盲目做题,让自己做的每一道题都有价值。
针对考试的状况,学会分析自己的试卷,分析自己哪部分失分,原因是什么,再针对原因做适当数量的题目,在做题的过程中逐步反思改正原先不对的地方。
在一模之后,我发现我的分析说明题做的不好,12分只拿了6分,所以特意找了很多建议措施类的题目,尤其高考题,自己先做一遍,做完后研究答案,把答案分解,尽量还原思考路径。然而由于高考答案水平高,我还是保持了很长时间的一头雾水,一直弄不清楚“不一致/不完全一致/一致”分别在哪种情况下用,后来才知道“不完全一致”比较能够考学生的逻辑思维,概率比较大,再后来碰到几道典型的题目,发现分析说明题最重要的还是掌握原理!尤其是细小的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地把课本内容和题目有机结合。其次思维要缜密,做题要细心,语言表达要有逻辑。经过这样一个过程,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的能力有所提升。
附:(关于高考答题注意点,不完整、不妥当之处还望多多指正)
一、选择题
①注意主体是否一致
②四个选项之间的区别,不要混淆(注意适用范围/适用条件等)
③注意提问什么,看问题与整个材料还是部分材料有关
④在确定整个材料都与设问有关时,要注意整体理解,适当猜测出题者意图
二、简答题
①仔细审题,辨明主体,问什么答什么
②立足设问,往前推一步,往后推一步,答案最好能够有一定逻辑性,形成因果链条
③看分值选择答题角度的个数,分值大则多角度答题
④组织答案时要清晰明了,不同得分点之间留一个字空隙,也可加分号隔开
三、分析说明题(哲学)
①原理搞清,大知识点会概括,小知识点不能遗漏
②第一段概括要即全面又简短,这个可以事先准备整理
③这道题就是考逻辑思维,做出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的答案是有风险的
④要把课本原理和题目非常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论述题
①先读材料,再结合题目要求,概括归纳核心内容/中心词
②由核心内容阐发联想,结合材料中涉及到的对象,确定分论点
③在确定分论点的基础上,着重围绕论述中心,确立总论点
④注意:拟分论点时,整合优于取舍!拟分论点时,整合优于取舍!拟分论点时,整合优于取舍!(重要的事说三遍)
⑤在分论点后面进行论述时,要注意逻辑环节不要太多,三段论式即可,多则容易显得逻辑不清,且当中的逻辑环节越多说明分论点的与总论关系越远。
⑥例举事例要简短明晰,注意回证分论点
2010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名言名句 文学常识
一、填空。(6分)
(1)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① 。"苏洵在《六国论》中总结六国破亡的原因是:"非兵不利,战不善, ② 。"因此,杜牧在《阿房宫》中劝诫统治者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③ , ④ 。"
(2)《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编印的"三言"之《 ⑤ 》。英国女作家 ⑥ 在《墙上的斑点》一文中用意识流动的形式表现她所认为的人类真正的生活态度。
二、请任选一组,补出下列空缺部分。(5分)
(1) 在《游褒禅山记》通过一次游山,阐述了精辟的人生道理: ,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的也。"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 , ,"的句子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相近。
(2) ,户枢不蠹。(马总《意林》)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尔曹身与名俱灭, 。(杜甫《戏为六绝句》)
免费体验课开班倒计时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该文章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