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练好钢琴?钢琴作为一件独奏乐器深受人们的喜爱。练琴是钢琴学习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对钢琴课所学知识与技巧的一个自身消化与领会的过程,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方法得当,事半功倍,效率就高: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效率就低。正确掌握练琴方法,成了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1. 让孩子真正懂得练习音阶的重要和益处,启发他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告诉他练习音阶,一可以提高控制和运用手指的能力,增强手指的灵活性,柔韧性和反映速度,二可以熟悉指法,巩固记忆;三可以熟悉键盘位置,熟悉调试及其转换,提高视奏能力。特别强调基本功的练习,不是三天两早上就练好,而是需要坚持长期训练,就象练书法,尽管会写字了,但要真正写好,必须下功夫坚持每天练习,不能间断。让他树立坚持长期训练的思想,消除厌烦心理。
2. 树立明确的目标,一段时间集中克服一个毛病。首先解决一个“立”字。解决五指不立和掌关节发紧,办法就是靠苦练。弱奏时有意识注意:不练琴时,有空儿就在桌子上,脚上练习抬指和立指。二是学会一个“慢”字。只有会慢练,才能逐渐加强力度,增加耐力,并为以后的加速打下坚实基础。三是防止一个“混”字。A大调,#f小调,g小调,C小调,这几套关系大小调,很容易混淆,指法易错,反复训练,强化记忆,经常巩固,直练到准确无误。
3. 采取分组练习法。将学过的音阶分为四组,每次练琴时先弹两组音阶,再弹乐曲,而后再弹音阶,交*进行,每组慢练五次,快练一次,逐渐增加次数。除此之外,对于每次练琴中取得的小小进步,及时帮助总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训练中的困难和挫折。调动他练琴的积极性。
伴随“钢琴热”的持续“升温”,钢琴教师的“市场价位”也不断攀升。但这种“升温”背后明显存在“重技轻艺”“重技轻文”两种跛足倾向。这两种倾向在“市场价位”的诱引下,使钢琴教育由于缺少人文底蕴而发展后劲不足。这除了钢琴教育的体制性问题外,从主观上讲,就是钢琴教师“软功”缺乏锤炼。笔者从事高师钢琴教育多年,经过实际探索和体验,深深感受到,要做一个优秀的高师钢琴教师尚非易事,他(她)不仅应该是一个钢琴的教书匠,更应该是一个钢琴艺术家和有较高思想文化素质与精神追求的人。目前,钢琴教师尤其是高师钢琴教师的“硬功”从总体上是练得不错的,但缺乏的恰恰是“软功”。
所谓“硬功”,就一般而言,应该包括钢琴演奏的技术水平、能力和钢琴知识。作为钢琴教师当然不限如此,还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能力和修养。在衡量钢琴人才的标准上,我们往往是以“硬功”来衡量的,唯“硬功”是瞻。比赛也是凭“硬功”打分,谁的硬功好谁就得奖。整个教育理念和比赛理念都围绕“硬功”这一轴心旋转,忽视了钢琴教育中的“软功”条件。这也正是我国钢琴教育发展后劲不足的重要原因。
“软功”是相对“硬功”而言的。“软功”它既不是外在的物质和技术条件,也不是物化的知识结构和非人性化训练,它是一种内在的修养功夫,属于能力、精神气质、人文素养、思想境界的范畴。具体说来,“软功”分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思维能力。“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要传达这种声音,钢琴教师教学的思维能力十分重要。“思维是意识的核心,是最高水平的心理活动”。[1]钢琴教学不单是技术层面的,不仅仅是要教学生的技巧和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即如何启发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理解力。而要达此目的,教师自身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必须先行。俗话说,“授人以渔”。就是说不要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要向学生授之以方法,启之以智慧,使学生通过提高思维能力去把握音乐。钢琴教学思维是教学者教学理念的核心。教学者必须在提高自身钢琴教学演奏技巧和更新钢琴音乐知识的同时,还必须提高钢琴演奏思维和钢琴教学思维及其方法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钢琴教学中有所作为。#p#分页标题#e#
其次,情感内涵。音乐是表“情”的艺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钢琴音乐应该是最美和最能表达情感的。笔者同意把它称为“帝王艺术”,因为从表达情感的角度,它居一切艺术之首。钢琴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这种情感包括有人情、爱心、良心、同情和种种神圣的感情。只要我们静心下来欣赏一下西方古典名曲,就会充分感受到这种情感。钢琴教师应该加强这种情感的培养,不断通过音乐来激发这种情感,并借钢琴演奏示范把这种情感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特别是钢琴音乐对于表达情感的至上意义。石叔诚说:“在正式讲座之前,我希望大家注意两点。首先,我希望家长和孩子能够冷静地对待考级。我希望大家通过学习钢琴来学习音乐知识,而不是为了考级、证书而学习钢琴。我听说哈尔滨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考级而走后门,这就等于把考级的标准降低了。音乐考级现在有很多家在办,为了争夺考生相互竞争,考级标准无形中在降低。如果孩子们把精力用在考级上而没有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就浪费了钱和时间,耽误了孩子们宝贵的童年。以前我是支持考级的,但看到现在的情况,我不再支持考级。我想我所说的这番话,是大家平时敢想但不敢说的。其次,很多家长认为钢琴和电子琴是一样的,其实两者是不同的。电子琴就像电门,只要手一按灯就亮了,而钢琴不同,钢琴发声和人发声一样,是各不相同的,所以琴童和钢琴老师弹出的曲子不一样,钢琴老师和音乐家弹出的曲子不一样,音乐家和大师弹出的曲子也不一样。”
接着,石叔试先后为五个孩子上课,并根据他们的演奏情况,为学琴的孩子总结了三点存在的问题: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喧宾夺主。
石叔诚说,拔苗助长最明显的表现,是孩子的基础不行,家长和老师为了考级,却硬要孩子去弹难度高的曲子。有的家长只要不切实际的虚荣,而不顾孩子的成长。苗都死了还怎么拔。所以一定要练好基本功,不练好基本功就是拔苗助长。
石叔诚以其中一个孩子弹的格林卡的《夜莺》为例,指出这个孩子在层次、音色、踏板、旋律等问题上都没得到解决,如果由他来教,仅这个曲子至少得学半年。
在听了一个孩子弹过一曲后,石叔诚说,有的家长很困惑,因为听不懂孩子在弹什么,不知孩子弹得好不好,为什么?因为孩子自己弹乱了,好的音乐一定能听得懂。
有的家长听孩子弹琴,表面上一听很好,但专业人士一声就露馅了,落音、错音的毛病一堆,缺斤短两。音乐的节奏、音准要练好是要下功夫的,有的孩子弹琴是节奏跟着能力走,这是不对的。应该是能力跟着节奏走,真正的技术没达到,弹琴的速度达到了,只要没弹对再快也不行。弹琴就像说话,丢字就会让人听不懂。
石叔诚说:“一个人要穿越一堵墙,一定要了解墙的构成,再去穿越,不能直接就去硬闯,结果肯定是穿不过去。所以练琴不能按自己的意志来弹,起步慢点,弄清楚节拍再练。”
我们弹钢琴有主次不分的问题,要把主要旋律弹清楚。钢琴的旋律分很多层次,唱歌只是在横向上发展,只有音调的变化,而钢琴的旋律不仅有横向的,还有纵向的。钢琴好比合唱,有好几个声部,很复杂,所以练琴时,耳朵要追踪各个层次的起伏。
很多孩子在学琴时不爱弹古曲,不爱弹海顿、莫扎特、巴赫的曲子,这说明这个孩子弹小奏鸣曲的基础不好。钢琴的曲目是一代一代作曲家经过300年来的创作积累起来的,基础不牢,最初的作品弹不好,后面的作品想弹好很难。
如何练好钢琴的基本功
钢琴演奏被称为“手指上的舞蹈”,其基本功包括很多内容和方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就如何练好钢琴的基本功谈一些体会。
我认为,钢琴最重要的基本功,也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是高抬指。所谓高抬指,就是在弹奏时尽量抬高手指的一种大幅度的关节运动。高抬指训练作为一种最基础的弹奏技巧,历来被钢琴师视为重中之重。如同武术高手一定要扎实的马步功底一样,一个职业琴手一定要有扎实的高抬指工夫,很多复杂的弹奏技巧均是建立在高抬指的基础之上的。我们进行高抬指训练的终极目的,就是要让习琴者的每个手指都学会如何在琴键上“正确地走路”。高抬指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习琴历程中的每一步,因为姿势的正确性、肌肉的力量及各关节的协调一致性都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因此,把高抬指的训练比喻为婴儿学步,一点不为过。#p#分页标题#e#
高抬指的弹奏方法要求首先在琴键上摆好手型,做好击键前的准备动作。然后由指根部位高高地举起手指,手指的第一关节适度弯曲,以手指自身的力量向下击键。这样便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高抬指的弹奏。高抬、下键、指力、强度、力度控制以及时间分配,是掌握高抬指弹奏技巧的几个关键,吃透了这些,则可谓得其要领,也就是等于掌握了高抬指。
正确的读谱同样是基本功之一。乐曲是作曲家内心的感情的表现,也是为了让演奏者能了解作曲家的创造意图,因而在开始练习时就首先要读谱,用正确的方法读谱来提高视奏能力,我们在对五线谱不熟悉时,常把那几个音记在脑里,低头演奏不看谱,害怕弹错,如长期这样,眼睛就不能离开键盘,不但不会边看谱边弹,连最基本的识谱能力都没有,因此,就会觉得枯燥、吃力,所以,在练习过程中我们要学会看谱弹奏,养成看谱的习惯,而在弹奏中要看清谱号、调号、拍号,要记住指法,有关术语、音符、时值、表情记号等,养成边看边弹奏的好习惯。等到练习熟练、识谱能力、视奏能力都提高后才可以考虑背谱
练习手指是钢琴演奏基本功的重要内容,练习基本功是弹奏钢琴的基础。十个手指的弹奏、力度、和各种的触键方式都是直接影响到钢琴演奏的重要环节,而对于手指的练习是为了更加*、平稳、灵活、清楚自主的弹奏,比如《哈农钢琴练指法》它的每条练习都针对左右手不同的手指运动,*、主动性更强,左右手都能够均衡的得到练习,使手指得到更好的锻炼,还有,什密特《钢琴手指练习》也是为手指练习所作,此外还有很多,但总的说来并不是你弹了多少,而是你是怎样去弹的,手指练习不像乐曲有好听的音乐来刺激你的听觉,而手指练习通常都比较枯燥无味,如不用心去弹,去体会,那手指的动作就会形成一种很机械的运动,这样是得不到任何效果的,因此,在做手指练习时思想要集中,要认真,要注意手指的变化,要保持手型的正确抬指,迅速下键有力,而下键后又马上将这一力量转移到下一手指上,同时还要注意节奏的变化练习,以及其他的变化练习来强化手指的练习,在钢琴演奏技术中,音阶也是一种基础,音阶的内容包括:大调,小调。而大,小调又分为自然大调,自然小调,和声,旋律小调,五声音阶,半音阶等,它的练习又可分为:同向、反向,从一个八度到四个八度,可于不同的节奏变化来练习,在练习中要注意手指下键后起键要快,每个手指要做好准备,集中力量,音阶讲求的是快速又均匀。除了手指要放松以外,更重要的是穿、跨指的准备。穿、跨指要求快,手指提前到位来做好准备。用手腕配合。穿、跨指后手指要马上返回,做好下一个准备的工作,而琶音的练习和音阶是同样重要的,琶音练习手的伸缩幅度比音阶大,它一般的包括大、小三和弦,属七和弦和其它三和弦,七和弦等转位的练习,而琶音又分为短琶音和长琶音,练习琶音要注意手指力量的转移,手腕的动作,而穿、跨指仍然的一个重点,在弹奏琶音时手臂不能来帮忙,跨度大的地方不能弹成断奏,要连贯,当刚开始练习琶音时可用短琶音来帮助练习。
再次,人文素养。钢琴教学需要很深厚的人文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植根于文化环境之中,它的内涵的大部分与音乐本身以外的文化,如哲学、美学、文学、绘画、心理学、道德、宗教等发生关系。钢琴教师首先要借助这些人文知识来树立人文精神。要“立人”先必“自立”,要达人必须自达,这乃是教育之古训。一个真正的钢琴教育家首先必须是一个真正的人,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用英国学者帕金的话说,没有比提高文学、诗歌、历史乃至哲学修养更为重要的事了。一个中国钢琴教育家,首先必须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基础,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祖国和民族的文化,并在这个基础上去学习和融化外来文化,才可能在研究众多学者和哲人的思想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和钢琴教育家周广仁先生正是这样做的。正像有的学者所说:“音乐能表现一切观念和事物,音乐能提供文化最内在的精神手段。”[2]正因为如此,钢琴教师必须超越“市场价位”的诱引,多花时间在自身人文素养的提高上,使自己真正能成为高雅艺术的启蒙者和教育者。#p#
免费体验课开班倒计时
稍后会有专业老师给您回电,请保持电话畅通
该文章由用户自行发布,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